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kanshuting.com

十年(五)(1 / 2)

经过半学期的心理咨询,陈越终于能够一定程度地与自己和解。过去那种令人窒息的自我厌恶渐渐被理解与包容取代,他愿意承认自己不完美,愿意接受自己会有矛盾、挣扎与那些复杂的情感。但有时候,他仍会从梦中醒来,耳边回荡着李旻的声音。

“我们的名字被刻在了攀登碑上了。”这是李旻毕业后发给他的第一条消息,附上一张照片,上面是清晰醒目的红字——记录着他参加国际比赛获奖的结果,而教练一栏,是李旻的名字。

陈越看着这条消息,放下手机,没有回复。

李旻的消息从不多,攀登碑的照片之后,剩下的就是节日问候,比如“中秋平安”“新年快乐”。字句礼貌又得体,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。但陈越依然选择了沉默。

他将这份沉默视作一种搁置。不是不想面对,而是还没有想清楚,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人。他不知道该把她放在生命中的什么位置,是曾经的教练?还是那个利用了他的棋手?亦或是那个让他第一次明白何谓禁忌爱欲的人?

答案模糊得无法辨认,而陈越决定将问题暂时压在心底,专注于眼前更为明确的目标。

在高中时,陈越是“不用努力”的那个天才少年。他从不需要熬夜学习,就能轻松将所有竞争者甩在身后。可进入大学后,他第一次开始“卷”自己。

他选择了最难的课程,报名了复杂的科研项目。班上的同学总是看到他独自埋头在实验室的一角,或是抱着厚厚的数学教材默默翻阅。

“大神,你绩点都年级第一了,没必要还这么拼吧?”一次自习后的晚饭时间,室友终于忍不住开口。

陈越低头拨弄着盘中的面条,没抬头看对方:“多学点东西,总比什么都不做强。”

他说得轻描淡写,语气中听不出疲惫,但他的同学却目睹过他在实验室忙到凌晨,第二天一早又远程参加对冲基金实习会议。他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,每一分钟都塞满了学习、科研与实习任务,没人知道他这样拼命究竟是为了什么。

忙碌中,他偶尔仍会去未名湖边散步。夜晚的湖水和星光的倒影让他觉得安静,却不再像大一时那样成为逃避的借口。

他发现自己甚至能够在湖边稍作停留,静静地看着水波,偶尔想起高中时的事情,不再觉得那是一场无法触碰的梦魇。

他想起李旻站在培训室里,靠着实验台看着他的样子;想起她和他肌肤相亲的夜晚;又想起那个午后,她将手轻轻搭在他的肩膀上,低声说:“我希望,那个人是你。”

这些记忆如潮水般涌现,但并没有刺痛他。他发现自己终于能够以一种旁观的态度去回想这些画面,尽管它们依旧复杂得让人无法轻易归类为“美好”或者“痛苦”。

“也许这些回忆本就不需要答案。”他在心里这么对自己说。

“你没有回复她的消息,是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吗?”心理咨询结束前,他的咨询师曾这样问过他。

“算是吧。”陈越回答,语气里透着疲倦,“有时候,我不知道该怎么看待她。也不知道她对我来说算什么。”

“那如果她再联系你呢?”咨询师的声音很轻,让问题带着一种隐约的引导。

陈越顿了顿,窗外下午的阳光铺洒在窗框上,他的目光也落在了那里。他没有直接回答,只是说:“我还没想清楚。但大概也不是坏事,搁置一段时间,至少让我喘口气。”

“放一放吧。”咨询师说着点了点头,“这样也好。你会知道什么时候是对的时机。”

从心理咨询室出来后,陈越站在走廊的尽头,目光落在栅栏后那些光影之间,久久没有移开。

“也许,是她的名字刻得太深了。”他低声说着,然后转身走向另一个方向。他的脚步平稳有力,与大一时那个在未名湖徘徊的少年已经完全不同。

大二下学期,他选了一门研究生课程——凸优化。课程内容复杂而抽象,涉及大量理论推导和数学模型,很多本科生都望而却步。但对陈越而言,这正是他需要的。他希望通过学习让自己忙到没有时间去回忆,甚至没有时间质疑自己。

课程开始后,他发现自己被凸优化的数学逻辑深深吸引。课程讲授的不仅是数学的美丽与严谨,更是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。他构建了一个又一个模型,用编程模拟优化计算,试图通过数学找到“最优解”。

直到一次作业让陈越经历了深刻的挫折,也在某种意义上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。

在那次作业里,他构建的数学模型理论上应该能得到一个精确的最优解,但当他运行模型时,电脑的cpu被急速消耗,处理速度越来越慢。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计算,他的程序依然只能逼近一个近似值,而这个近似值与理论的最优解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误差。

看着程序运行的结果,他感到又恼火又困惑。这种差距让人懊恼,但从数学理论的角度来说,最优解是一定存在且能够被证明的。

陈越带着作业结果去办公室找教授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